
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正在宣誓。 □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金彦□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金彦通讯员魏丽红韩翠焕
清明祭英雄,鲜花寄哀思。4月2日上午,在东昌府区韩集镇“六·二七”惨案纪念园,松柏青翠,庄严肃穆。共青团、关工委、教育部门有关同志及200名中小学生怀着凝重的心情,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清明祭扫活动。
上午9时30分,与会人员高唱国歌。国歌唱毕,全场肃立,向革命烈士和遇难同胞敬献花篮,全体默哀。随后,全体人员重温在炮火硝烟的年代里,这片热土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。
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,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,爱祖国,爱人民,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……”在仪式上,少先队员唱起了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,随后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并瞻仰纪念碑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革命先烈表达了无尽的哀思和由衷的敬仰。
铮铮誓言在耳边响起,爱党爱国的种子此刻正在青少年心中萌芽成长。“今天我们祭拜英雄,为的就是重温先烈的革命故事,传承革命精神。”学生代表韩一诺说。
“六·二七”惨案纪念园位于韩集镇政府东约一公里处,园中耸立着一座4米多高的八角碑亭。石碑正面刻着“百卅四口祖国儿女遭倭寇残暴屠杀,六二七日吾辈后生怎能忘海深血冤”的对联,记录了日军对茌南抗日百姓的血腥大扫荡,缅怀 1944年6月27日日伪军扫荡中被集体屠杀的134位死难群众。
据纪念园工作人员介绍,1944年6月27日一早,日伪军向三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,一部分群众冲出了日军的合围圈,但百余名群众因情况突然、时间紧迫没有转移出去,被敌人围困在张会所庄东南、韩集以东、莫庄以西、门刘以北的旷野上。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,最后把手无寸铁的群众逼迫集合在张会所庄东南二、三亩地的一块土地上,进行了残忍屠杀,震惊齐鲁。“在这里牺牲的大都是无名百姓,但正是他们保护了党的秘密,维护了党的尊严,他们是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
韩集镇六二七小学就是为了纪念“六·二七”惨案而命名的。多年来,他们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纪念、学习活动。“六·二七”惨案的革命事迹被纳入校本课程,成为新入学学生的必修课;他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纪念园开展各种红色纪念活动、志愿服务活动,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,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教育。
传承是最好的纪念,奋进是最好的告慰。“这是一堂‘行走的党史课’,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党的历史,缅怀烈士功绩,传承红色基因,增强了青少年爱党爱国的信念,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”团市委副书记付亮表示。